□本报记者 彭艳霞
当前正值手足口病高发期,如何有效防范手足口病?记者采访了市中医医院儿科医生刘滇。
他介绍,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,由肠道病毒引起(常见EV71、柯萨奇病毒A16型),5岁以下儿童高发。春夏季(4-7月)是感染高峰,因为此时段的湿热环境会加速病毒传播。
患手足口病后,较轻的症状是发烧38℃,伴随手、足、口、臀部出现红色皮疹或疱疹。如果出现39℃持续高烧,伴随抽搐、呼吸急促、四肢发凉、呕吐等,是重症的信号,需要立即就医。
手足口病通过哪些渠道传播呢?刘滇说,该疾病可通过接触患者疱疹液、粪便、被污染物品传播或者飞沫传播(咳嗽/打喷嚏),也可以通过消化道传播(进食污染的食物/水)。
儿童该如何预防手足口病?刘滇认为,注射疫苗可防重症(6月龄-5岁接种),同时家长应该教育孩子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,尤其在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。疾病高发季节,尽量少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场所。如果孩子接触过手足口病患儿,应该用含氯消毒剂对孩子的玩具、餐具擦拭后再清洗。感染手足口病的患儿,应该在家至少休息一周,避免接触其他儿童。
刘滇介绍,如果孩子患手足口病后症状较轻,家长可以学习一些简单的护理方法,多数患儿1-2周可以自愈。比如,发烧可以使用物理降温方式,必要时也可以使用退烧药(如布洛芬)。在饮食方面,需要给孩子准备温凉的流食,避免刺激口腔疱疹。同时要单独清洗患儿衣物、餐具。但是若孩子出现嗜睡、抽搐、呼吸异常等重症信号,需要立即就诊。
一些家长无法区分手足口病和水痘的症状。刘滇说,患手足口病和水痘同样都会发热、食欲下降,可见疱疹样皮损,都是病毒感染,重症都有可能引起肺炎或脑炎,接种疫苗可预防。但手足口病疱疹分布在手、足、口、臀部为主,疱疹较小,无斑、丘疹及结痂;水痘为全身性分布,躯干密集,向四肢扩散,极少累及口腔,除水疱外,还可见斑、丘疹及结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