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周晓萍
十多年前,一个以夫妻名字命名的纺织小企业——“湘邻纺织”,在芦山县城北路悄然落户。谁也不会想到,这个起初仅有数十台老式纺纱机、百余名工人的小厂,会在十多年后,成为西南纺织产业群中一颗璀璨的明珠。
创业之初,机器轰鸣声在并不宽敞的厂房里回荡。工人们打开棉包,清花、梳棉、并条、粗纱……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专注。日夜转动的织机,将千丝万缕的纱线缠绕成锭,仿佛在编织一个关于未来的梦。
然而,命运总爱考验追梦者。2008年,“5·12”汶川特大地震让一切戛然而止。厂房坍塌,机器损毁,年轻的总经理张德邻站在废墟前,欲哭无泪。贷款未清,工资待发,但他没有时间沉溺于悲伤。第一时间,他筹集资金购买米面油,逐户走访受灾工人,用行动诠释“以人为本”的担当。
无需豪言壮语,至诚自能动人。工人们被他的坚持所感染,纷纷加入重建队伍。刨开瓦砾,扶正织机,汗水滴落处,“湘邻纺织”如凤凰涅槃,重获新生。
可苦难并未结束。2013年,“4·20”芦山强烈地震再次撕裂大地,工厂再遭重创。但这一次,张德邻不再孤立无援。党中央的关怀、社会各界的援助,化为县委、县政府高瞻远瞩的决策。一条创业大道铺就,规划整齐的工业集中区拔地而起,“湘邻纺织”如归巢之凤,有了更坚实的依托。
新厂房宽敞明亮,设备焕然一新。生产设备承载着前所未有的自信,工人们再不用背井离乡,在家门口就能实现梦想。机修工精心呵护每一台机器,挡车女工娴熟操作织机,每一根纱线都衔接着生活的希望。
汗水浇灌创新之花。张德邻带领团队锐意进取,企业年产值突破亿元,纳税数百万元,他本人也荣获“四川省劳动模范”称号。
2019年,企业再投巨资建设智能化车间,设立科研专项经费和劳模工作室,为技术创新插上翅膀。
“湘邻纺织”的成长,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怀,都化为企业前行的动力。办公室墙上,“全国工人先锋号”“四川省成长性中小企业”等荣誉熠熠生辉,见证着奋斗的足迹。
张德邻深知,企业的价值不仅在于利润,更在于担当。他优先吸纳贫困户就业,让紧锁的眉头舒展;重阳节慰问老人,让沟壑纵横的脸颊绽放笑容;资助贫寒学子,托举起他们的人生梦想。
“一花独放不是春。”张德邻积极建言献策,协助政府招商引资。十多家上下游企业陆续落户芦山,形成年产值二十多亿元的纺织产业集群,占全县工业产值的四成。
十八年风雨兼程,“湘邻纺织”从城北路的小厂起步,如今已成长为芦山轻纺工业的标杆。在这里,上至管理层,下至普通工人,都以“湘邻人”为荣。他们纺出的不仅是纱线,更是芦山美好的明天。
顺势而为,芦山栽下梧桐树,绘就西南纺织业独特风景。而“湘邻人”的故事,仍在继续书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