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市推行社保 “就近办、快速办、贴心办”

本报讯(记者 郑瑶 实习生 杨本璐)8月 26日,记者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,截至目前,全市社保业务网办量达14.97万件、窗口办结业务14.51万件,服务满意度99%,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得到切实提升。

今年以来,我市践行“民生为本、服务至上”理念,聚焦群众办事难点、堵点、痛点,通过织密服务网络、优化服务流程、创新服务机制,全面推行社保“就近办、快速办、贴心办”。

在织密服务网络实现“就近办”上,我市深化“社银合作”,联合邮政打造社银一体化新网点,推动29项人社业务下沉,构建“15分钟人社服务圈”;针对异地居住、线上操作困难群体,推出“一对一”视频帮办服务;为高龄、残疾、孤寡等特殊群体组建专业化社保服务先锋队,提供上门“一站式”服务,今年以来累计开展上门帮办300余次。

在优化服务流程推动“快速办”方面,我市依托“四川人社”APP、电子社保卡,大力推进社保高频事项“全程网办”“无感申办”;推行“综合柜员制”,建立“首问负责+一次性告知+限时办结”机制,实现社保业务“一窗受理、一次办结”,平均办理时长缩短60%;同时推行养老转移档案跨省互认、数据共享,建立“川渝、粤川”转移资金结算快速通道,累计办理川渝转移86人、粤川转移72人。

在创新服务机制确保“贴心办”中,我市在社保大厅设置专人咨询引导、等候、自助办理、综合服务四大功能区,同步增设母婴室、无障碍通道及老花镜、轮椅等适老化设施;构建“线上+线下”全天候服务体系,线下设立“早晚弹性办”“周末不打烊”延时服务专窗,配备7×24小时自助服务终端;还推行领导干部“进大厅、走流程、坐窗口”机制,开展窗口业务定期轮训和绩效考核,有效提升服务质效。

下一步,我市将进一步优化“三办”服务模式,加快推进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,持续打造“温暖人社”服务品牌,推动社保服务从“广覆盖”向“高质量”跃升,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。